32款APP告诉你,骗子惦记着谁!
每周电诈警情分析
(2021.03.01—03.07)
3月1日至7日,全州电信网络诈骗案中,网络贷款诈骗、刷单诈骗、理赔诈骗案件比较突出。其中,网络贷款诈骗案件数量排在首位,刷单诈骗损失金额排在首位。
诈骗类型:
县市发案情况:(来凤县为零)
具体分析:
A.从受害人年龄层来看:20岁-40岁年龄段的比较多,受害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,此年龄段同时也是损失金额最多的群体。
B.从受害人性别来看:女性﹥男性,女性上当受骗几率高于男性。女性损失金额占比69%,男性损失金额占比31%。
C.从男女性易被骗诈骗类型分析:女性容易被刷单类、理赔类、网络贷款类诈骗,男性容易被网络贷款类诈骗。
D.从立案情况来看:案发地以城区为主,城区派出所立案数与乡镇派出所立案数比例为7:3。
E.从各类型诈骗损失金额来看:刷单诈骗、投资理财诈骗、冒充熟人领导诈骗、网络赌博诈骗的损失金额较大。其中,冒充领导诈骗和网络赌博诈骗极易发生大额资金被骗。
异常
APP
在3月1日至7日立案的网络诈骗案件中,近一半的受害人是因为下载了骗子提供的链接或者二维码下载APP导致被骗,涉及的APP有32个:
A.网络贷款类:“及时首选”“农商e贷”“北银消费金融公司”“度小满”“苏宁金融”“招联好期贷”“微粒贷”“汇丰金融”“有钱花”“招联金服”“有钱好贷”“你我贷”“平安新一代”;
B.赌博类:“宏信”“五福”“凤凰”“友信”;
C.投资类:“通达国际”“鼎盛国际”“环亚国际”“阿里云”“乐瑞投资”;
D.兼职刷单类:“荣久商城”“联动优势”“Flygram”“创新聊”“蚂蚁国际”“惠陶电商”“传奇世界”“信源豆豆”;
E.虚假游戏交易平台类:“团滢淘”“通扬淘”。
典型
案例
3月1日至7日
网络贷款诈骗案件数量排在首位
刷单诈骗损失金额排在首位
小编特此整理了相关典型案例
请大家警惕
网络贷款诈骗
诈骗手法:骗子通过发短信、打电话、开设虚假网站、社交软件、邮箱等发布办理小额贷款“无抵押、无需征信、无需担保、放款速度快”的广告吸引目标群体。待受害人与其联系后,便以无抵押无担保贷款,且利率较低为诱饵,诱导受害人下载相关APP注册,再以收取“保证金、好处费、保险费、解冻费”等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转款,从而达到诈骗目的。
分析:骗子利用受害人“想借钱”,尤其是年轻人“想使快钱,先使未来钱”的不健康心理,通过网络群发信息和广告,寻找作案目标。
典型案例:41岁的X先生收到了一条办理贷款的信息,点进短信内的链接下载了一款名为“度小满”的APP,在办理贷款的过程中,APP的客服称,X先生的信息资料填写错误导致其银行卡被冻结,需要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钱作为保证金,X先生转账后,仍然无法提款,对方客服称,需要继续向指定账户转账方能体现。X先生发觉异常,遂在网上查询“度小满”,发现自己下载的APP是模仿的正规“度小满”APP。
防范建议:诈骗分子熟谙心理学,不管是高学历还是普通人,都有可能被骗。只有时刻保持头脑清醒,提高警惕,不随意在网络上办理贷款和信用卡,如有需要,可通过正规途径办理。
凡是贷款需先缴纳保证金或中介费、包装费、返点费的,都是诈骗。
刷单诈骗
诈骗手法:刷单诈骗是指骗子利用网络等平台发布兼职刷单广告,以给电商平台商铺刷信誉、刷销量为由,以高额回报为诱饵,诱使受害人做任务,并承诺刷单成功后退还本金和佣金,等受害人加大投入后,再以种种借口骗取钱财的骗术。
分析:骗子多瞄准闲散时间较多的女性,利用受害人“想挣钱”的心理,以打工族、学生、全职妈妈为主要目标,以高额佣金为诱饵吸引受害人上钩,要求事主先行垫付刷单金、保证金、培训费,或者让受害人赚小钱尝甜头,待大量充值后拉黑。
典型案例:3月1日16时许,L女士手机页面弹出一条广告,广告上显示了一个网络地址,她点击网址后进入了下载APP的界面,这时一个自称APP的“客服”与L女士取得联系,向她介绍了这是一个兼职刷单的平台,每天都可以赚钱,L女士在“客服”的引导下进入另一个网址开始接单并按要求往指定账户上充值1000元。完成首单后,“客服”称L女士表现很好,可以获得大宝箱抽奖的机会,于是,L女士“幸运”的抽中了大宝箱金额为9888元的大奖,“客服”要求其继续充值相应的金额才能获得奖励,L女士在“客服”的引诱下充值,发现还是不能提现。此时“客服”以L女士有违规行为和需要激活金等为由,让其继续充值。再次充值后,L女士发现仍然不能提现,方察觉被骗。
防范建议: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。不要有“贪小便宜”和“轻松赚钱”的心态,不轻信网络上“高佣金”“先垫付”等兼职刷单信息是防范关键,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。
网络贷款诈骗与刷单诈骗
本来就够令人忧心了
如今还有别的麻烦来了
在上周的诈骗案件中
惊现刷单诈骗与其他热门诈骗
合体的案件
刷单+博彩诈骗
诈骗手法:H女士收到一条称免费赠送一个早餐机,加微信即可领取的短信。H女士便添加了短信中的微信号码,随后对方告诉H女士兼职刷单可以赚钱,H女士根据对方的推荐开始刷单并挣了100元钱。随后对方又向H女士推送了一个博彩网址,声称跟着自己押注可以赚钱。H女士深信不疑,向网址内提供的账户转账数万元,并显示获利。就在H女士准备提现时,对方要求继续充值,遂发现自己被骗。
防范建议:针对新出现的骗局,要提高警惕,多学防诈技巧。谨记,天上不会掉馅饼,不要轻易添加陌生微信,不要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,不要轻信他人带你轻松挣钱的花言巧语。
通过分析发现,受害人大多是通过诈骗电话、诈骗短信、微信和QQ及相关群等接收到诈骗信息,部分受害人通过网页推送、支付宝、抖音、淘宝等接触到相关诈骗信息。被骗资金大多通过网银或手机银行转账,部分通过支付宝和微信转账。
部分群众心存侥幸,坚信自身防骗能力强,不可能遭遇诈骗,对相关防骗宣传不屑一顾,过于轻敌。另外,面对花样繁杂、数量众多的诈骗类型,大部分群众只知其表不知其里,成为了潜在的诈骗对象。
切记:不随意点击链接,不将银行卡密码、短信验证码告知陌生人。如遇可疑情况,请拨打96110咨询。
原标题:《32款APP告诉你,骗子惦记着谁!》